close


    發高額津貼也好,托育公共化也好,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台灣整體就業、生活環境,長期出了問題」。近十年國家「唯GDP發展」的經濟政策,只有財團賺到錢,人民平均所得卻無法提升,而托育費用又居高不下,孩子當然越生越少。

 

    台灣生育率已是全球倒數,少子化現象嚴重,預估去年生育率將跌破1下探0.91後,朝野震動,馬總統甚至宣示此事嚴重程度已達「國安層級」。少子化會帶來 什麼問題?總生育下率下探0.91,代表平均每位婦女一輩子生不到一個小孩。於此同時,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逐年上升,今年已達 10.74%,早已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對高齡化社會的定義(7%老年人口比)。

 

    少子化意味未來勞動人口的減少、經濟成長動能將大受影響,而老年化則意味龐大的退休金、老人照護支出等,在少子化與勞動人口減少情形下,將成為台灣社會難以承受的負擔。



 


大環境差  生了也養不起

 

    台灣人為什麼不願生孩子?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表示,主要是「經濟壓力」。兒福聯盟調查發現,逾六成(61.7%)的媽媽覺得負擔目前的托育費用很辛苦。

 

 


    台北鄭小姐,現有一對子女,兒子讀小四,女兒剛上小一,對於孩子從出生到國小階段之前的經濟負擔,餘悸猶存。因為運氣好,近3年女兒就讀平價的公立幼稚 園,加上兒子已上小學,開銷不大,但林林總總加起來,每個月光是學雜、安親課輔費,至少2萬多元,如果再把食物、衣物、玩具等支出計入,將超過3萬塊。 「負擔很沈重,生小孩之前,真的需要多想想」。

 

    高雄簡小姐,老大剛上小一,老二剛出生,「本來也是因為經濟壓力不想生,後來看老大長大後很孤單,才想再生一個」。簡小姐目前花費還不沈 重,因為自己開店,孩子就順便自己帶,省下保母錢,但再過二年,老二需要上幼稚園時,就不一樣了。「一般幼稚園,不含美語教學,一個月至少一萬多」,再加 上小孩生活基本開支,一萬六跑不掉,南部薪情又比較低,「養一個小孩等於月薪去掉一半」。如果還要給父母月俸、付房貸,壓力就更大。


 


   「講到經濟壓力,我這些年來心裡最大的陰影,是沒辦法確定自己的薪水能穩定成長……能不降低就不錯了!那在這種前提下,養第二個小孩,根本超出我的負擔」在這種心理陰影下,獨生女剛上國中的台北紀小姐,很多年前就不打算再生二個。



 


政府津貼 減輕壓力

 

    正因為整體經濟條件差、平均薪資停滯不前、托育費用又貴,台灣女性選擇以少生孩子作為因應。關於政府要提供什麼樣的政策措施,才會考慮多生孩子?兒福聯 盟調查顯示,近八成(79.1%)幼兒媽媽認為政府要發放兒童津貼,逾六成(60.6%)要政府減免幼兒教育學雜費;四成五(45.3%)認為政府應該對 養育孩子的家長提供賦稅減免(譬如:增加所得稅免稅額、列舉扣除額)。王育敏表示,兒童津貼、減免學雜費、賦稅減免……等主張,無一不是為了減輕經濟負 擔;換句話說,經濟負擔確實是台灣少子化的元兇。

 
  


  「既然是經濟問題,就用津貼解決」,則是目前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主要對策。內政部2008年起即實施拖育補助,但最有名的是台北市「助你好孕」專 案,每胎補助2萬,小孩5歲前,每月還可領2500元津貼,共可年領3萬、5年總計15萬元的育兒津貼。其他各縣市,譬如大高雄、宜蘭縣及桃園縣…等也有 類似政策,只是補助款較少,新北市與大台中則是即將跟進。



 


津貼好?公共化好?

 



看不到生育黃金十年

 

 

更完整的全文


 


 


 


───全文出自《台灣思想坦克雙月刊二月號》(第十一期) 封面故事【青年黃金十年大夢】專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PP.Youth 的頭像
    DPP.Youth

    DPP.Youth的部落格

    DPP.Yo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