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謝良承

二十年前的五月十日晚間,傅正先生離開了我們,在其六十五載的生命旅程中,他每一階段的轉折,都留下令人景仰的印象與典範:

 
                 

從一位就讀武漢大學時民主精神受啟蒙的愛國青年、到蔣經國路線的政工中堅幹部,他後來卻轉而投入『自由中國』刊物,選擇成為追求自由、倡議民主的忠誠推手;

                 

從一位身陷政治牢獄的階下囚、爾後沈潛學院內薰陶學子的人氣教授,他於「美麗島事件」挫敗後有感而發,堅決地復出再次投身民主運動;

                 

從一位歷經籌建「中國民主黨」的熱血青年、以及催生「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元老,他這位民主老兵在晚年卻不忘大聲疾呼,呼籲國民黨政府該讓榮民們返鄉探親;

                 

我想包括兩岸、甚至是華人世界裡,很少有人可以像傅正先生一樣,曾擁有這麼曲折卻豐富的人生歷練,讓我們流傳著他這麼多戲劇性、但又真實的故事。


                 


基於同樣曾投身於學院的教職經驗,我在這段重新認識傅正先生傳奇一生的閱讀經驗中,最難忘卻那段他於出獄後投入學術教學,以及其同僚徐振國老師對他的描述:

                 

依據許多專文或紀念文都提到,正先生對老莊哲學相當喜愛,但是再從其他生活點滴與描述來看,顯然他並非頓入了消極、無為的出世面向,反而是個深具熱情的儒俠暨鬥士(徐振國老師語);不 少他周遭的朋友認為,老莊思想除了是陪伴其渡過六年冤獄生涯的精神寄託,繼而強化對豁達人生的嚮往態度,然而,在我淺薄的觀察來看,老莊追求脫俗、解放的觀念也同時啟發了老先生堅定追求自由、投身民主的入世精神,這誠屬他個人化的超脫與實踐;

                 

根據另一段記載,傅正先生在東吳與世新的任教期 間,除了能精彩地講授民主憲政、中國或世界近代史等課程,傅老師偶爾會在黑板上寫下瞿秋白先生遭國民黨槍決前所寫下的詩句:『夜思千重戀舊遊,他生未卜此 生休。行人莫問當年事,海燕飛時獨倚樓。』同時,他的眼淚卻又在眼眶中打轉。這段描述,讓我充分感受到老先生的豐沛情感,與徹底地人性關懷面向。


 


基於這樣的感動與人性關懷反思,我便產生了某種奇想:如果當年雷震先生與傅正先生並非壯志未酬,而且他們在「自由中國」刊物經營後期,所一齊推動籌建「中國民主黨」的運動能夠一舉成功的話,這個國家如今又會是個怎樣的面貌呢?


 


                 


二十年了,在這段傅正先生離開人世的光陰裡,民主進步黨從一個帶領台灣衝撞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的街頭運動政黨,歷經多次民主選舉的洗禮、成長與茁壯,並歷經了千禧年後執政八年的執政新手後,累積了某些寶貴的執政經驗;然而,我們在2008年也遭遇了嚴重地挫敗,國民黨又重新主政上台,但因為其威權本質並 未徹底褪去,加上執政者的無能與決策封閉、缺乏人民的參與及社會共識作基礎,其所表現出來的便是內政無方、外交敗退,缺乏理想的政績表現,使得台灣社會面臨了二次大戰以來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層面最大的考驗,甚至遭遇了台灣民主倒退的困頓、與主權存續危機。

                 

 


由此可見,台灣今天得以享有的民主、自由、人權的現況與成就,其實是得來不易的;這種種結果乃是過去包括傅正先生等前輩所努力爭取、打拼而來的,一旦缺乏了進一步深化與耕耘、以及有識之士的持續努力,這些小小成果還是可能在一夕之間喪失殆盡。

                 

在緬懷傅老先生典型夙昔之同時,我們應持續提醒、勉勵自己,要繼續秉持先生一貫理念,以憲法、自由、福利、理性、和平,為國家民主的最基本要件;老人家也曾強調過:「我在台灣,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追求的,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還是民主」…然而「追求民主的目標,只有團結、再團結!」所以面臨未來的嚴峻挑戰,我們後人沒有再被分化的本錢,只有團結奮進一途。

                 

 


從一位蔣經國路線的政工,到成為追求自由、倡議民主的忠誠推手;從一位學院內的春風化雨的學者,再到一位力主爭取榮民返鄉探親的民主老兵;從一位籌建「中國民主黨」的熱血青年,再到催生「民主進步黨」的創黨元老;傅正先生終其一生,持續以自己的經驗與學養為基礎,加上始終不曾熄滅的民主自由火苗, 其勇於突破自己命運的的框架限制,終究打造出一段超過一甲子的精彩生命篇章,也是我們最佳的典範。傅正先生,我們永遠懷念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PP.Yo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