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7
◎ 陳信文
報載馬總統日前在台中接受訪問時指出國內的「大學生競爭力降低」,雖然類似的批評在媒體上屢見不鮮,但當此話出自總統,我們就有深入瞭解這樣的指責是否事實之必要。
先前較常被提到的數據之一,是台灣學生托福測驗分數在國際上之排名下滑,因此據以論斷現在學生的英文程度不如從前。但是造成這樣結果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在馬總統與筆者唸書的時代,僅有不到二十%的學生可以上大學,而且絕大多數比例的台灣優秀大學生是希望能出國唸書的,因此參加托福考試的學生,是在國內英文能力前段之學生。
而近十年,大學擴增到入學非常普及,加上一流學生出國唸書比例下降、留在國內唸書比例增高,因此參加托福考試的學生之英文程度,已是接近國內一般學生之平均英文能力。以過去排名前二十%內前段學生的成績平均,與現在所有學生的成績平均相比,據以論斷現在學生的程度下降,並非不是公平的比較。
現在社會更進步,一般家庭對教育越重視,大學之發展也越健全,對教學也越重視,相較於「當年」,學生之程度是普遍提高的。每一代學生之特質與優缺點或許有所不同,但以學術之訓練而言,這一代之優秀學生,應是優於我們上一代之學生。以上一代之前段班做為基準,據以批評這一代之競爭力下降,其實是不公平、也是不求甚解的。
目前一般印象中之大學生程度下降、分數很低可以進大學,這是因大學受教機會大幅提高之結果,並非肇因於大學教育之品質下降。
提供普遍的大學受教機會,其影響是好是壞是可以討論,但不必然代表著大學之不認真。而提升國際觀、強化競爭力確實很重要;馬總統所指示的「大學生與大學老師更用功」,對學生程度之提升可能也會有些許助益,但很明顯的這並非對症下藥;對台灣下一代自信心與企圖心之培養,更是沒有助益。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兼學務長)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