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又有多起校園霸凌的事件發生,(新聞)一位國三男同學遭同學圍毆,打人的同學還將過程錄下,取笑其痛苦的表情。另外,還有一位國中女同學長期遭人毆打,還逼其拍裸照。層出不窮校園霸凌似乎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無論對於加害者亦或是被害者長期以來的人格發展,都有著持續性的影響。







台灣的霸凌狀況



兒福聯盟基金會曾針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進行有關校園霸凌現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校園霸凌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學童知情(66.9)且多數有被欺負的親身經驗(63.4):

超過五成以上的學童(53.9)偶爾在同儕間被欺負,僅36.6從未有被欺負的經驗;近一成經常被欺負的學童(9.5)雖然不是多數,但卻可能是被長期鎖定霸凌的弱勢兒童,值得特別關注。





霸凌的方式以言語霸凌最多,佔五成以上,其次是肢體與關係的霸凌:

高 達五成以上(54.7)的校園霸凌事件為言語霸凌。包括「嘲笑」、「威脅」、「取綽號」、「罵人」等-特定學童被嘲笑的原因則包括「功課不好」、「長相難看」等。肢體霸凌亦超過三成六(36.8)情形多為「被打」。關係的霸凌近二成七(26.9),多是「被排擠」-理由包括「身上有臭味」、「男生排擠女 生」…等,顯見小學校園同儕間的弱肉強食。





霸凌事件發生時多半會求助於成人,但有一成五以上「假裝沒看到」:

大部分的孩子在面對霸凌時知道要求助於成人(74.5)。然而,面對霸凌事件有一成五以上(15.8)的孩子選擇「假裝沒看到或聽聽而已」等充耳不聞的態度;會主動提出協助或主動對受凌同儕提供安慰的學童僅7.2。顯見見義勇為的同儕支持體系頗為薄弱。






孩子的行為,與周遭環境有絕對的關係。孩子以欺負同儕為樂,也許是為了補償學業或生活上的挫折,也許是幼稚的英雄主 義,但主要是認同暴力行為,不懂得尊重別人,對別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一般以為霸凌者是疏於管教,但研究顯示,許多小惡霸的父母傾向權威服從、認同體罰, 打罵孩子時完全無視孩子的感受。社會對老師體罰辱罵式的威權管理習以為常;電視節目中許多自以為幽默,實為侮慢低俗、不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言語霸凌;粗口被 合理化為草根鄉土文化。孩子耳濡目染,難免誤認恃強凌弱、嘲諷、爆粗口、排擠弱勢都是英雄氣概的表現,如何學習尊重別人?知道顧慮別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 施於人的道理是教而知之的。



校園霸凌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教導孩子尊重他人,讓孩子真切體會受凌者身心困擾與孤立無援的感受;明瞭弱肉 強食、蔑視嘲弄、以暴抑暴並非英雄,反是讓人不齒的行徑;培養同儕間關懷互助的情感。這些都需要透過身教來實踐,這不只是學校與父母的責任,社會也要有這 樣的共識,衷心期盼公眾人物與媒體都能善盡自己的社會責任。



以上資料轉載於


全民反霸凌


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PP.You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